二月春风 发表于 2024-3-6 09:21:04

川渝“牵手”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西部崛起

建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是川渝的共同使命,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西部崛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川渝两地锚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任务,奋力推动区域制造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在优势叠加之下,迸发出了1+1>2的效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未像今天这样高频出现,硕果累累。当前,川渝两地携手共建的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可以采取哪些推进举措?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来自川渝两地制造业领域的代表委员,结合当前两地产业发展中的短板、痛点,就两地如何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利好政策加持川渝深度合作风生水起自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后,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无疑为两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增强了企业“抱团”发展的信心。如2023年,重庆紧扣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创新和技术改造、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三大板块”,研究制定了22条助企惠企“硬核举措”,“真金白银”的硬核支持收效明显。过去一年,两地启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集群总规模已超1.6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深入推进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有力促进氢动力发动机、自动驾驶等领域企业集聚,汽车产业整体规模达7500亿元,汽车销量规模达300万辆,占全国比重的12%。除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川渝两地还在装备、医药、消费品、软信产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等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协作,共抓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极核引领力”,呈现出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雏形。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重装”)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晓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我们与重庆高校、院所、企业在科技攻关、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产业配套方面就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先进冶金等领域合作密切。”韩晓军以国机重装与重庆大学深化校企合作为例表示,近年来,在科技攻关方面,国机重装与重庆大学共同研发出世界最大夹持力矩的750吨·米操作机,整体装机水平世界领先;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双方在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展开深层次合作,通过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了重大技术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等。产业布局趋同区域协作仍然存在“掣肘”当前,川渝两地在制造业领域已初步形成协同效应,包括共同部署启动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等一揽子行动,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川渝两地不仅要携手抓产业、建项目、育企业,更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动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联合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以此不断提升川渝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成渝两地作为‘极核’城市,支柱产业重合度较高,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上仍存在产业‘拼抢’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谢华认为,如今,川渝各城市产业链的分工协作还不强,从而影响区域内产业互补、互促发展格局的形成。不仅如此,他还表示,川渝两地的制造业供应链还不够健全,如缺乏大型结构件的精密加工企业及制造能力。与此同时,高能级协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这表现在成渝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相对较少、高端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足、高能级创新载体数量少等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成渝地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近180个,数量仅为北京的60%左右,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均不到30个, 皆不及北京的一半。此外,成渝地区两院院士人数不到80名,距北京(831名)差距较大;成渝地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均低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优化集群结构以新质生产力增强集群竞争力“川渝两地在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避免这种‘同质化’的竞争。”李谢华建议,要做好川渝宏观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推动川渝地区形成垂直的、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规划纲要,并在战术上实施“滚动发展计划”,持续优化调整发展策略,不断锻长板、补短板。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市八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在李谢华看来,发展好微观经济和做好宏观区域经济同样重要。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企业了解制造业集群的宏观设计,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好形成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的基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不二选择。”李谢华表示,新质生产力将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和强大动能,川渝两地应抢抓先机、重点布局,借此增强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在这一预判上,韩晓军与他不谋而合。“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具备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还有巨大潜力可挖。”韩晓军表示,未来,两地应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加强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育、项目共研,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渝“牵手”推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西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