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9298|回复: 0

龙舟竞渡闹端午,民俗传承“最江津“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03

帖子

850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50
发表于 2018-6-19 09: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15293709121579e15ffe663.jpg
龙舟竞渡长江
1529370912124d972fcd2d4.jpg
李市划旱龙舟
152937091205717bdd3cf89.jpg
塘河古镇龙舟竞渡

粽香飘荡街头巷尾的时候, 端午节如期而至。6月16日至17日,我区在白沙、李市、塘河三镇举行长江龙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龙舟竞赛、山歌会、塘河婚俗、包粽比赛和一大波非遗文化表演在三镇纷纷上演。30余万市民游客一起观古镇美景、看龙舟竞渡、听非遗山歌,在这场“最江津”的精彩民俗盛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白沙:20余万人观龙舟竞渡长江6月16日下午,我区长江龙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龙舟比赛在白沙和塘河两大古镇同时上演。“太阳出来照山坡,喊起号子把船拖……”当天13时,在本次龙舟赛的起点白沙镇西河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光裕带头唱响《川江号子》,正式拉开2018重庆江津白沙第十三届长江龙舟赛的序幕。本次比赛全程约2000米,由300余名运动员组成的8支龙舟队劈波斩浪、竞渡长江。其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由30余名在重庆各个领域工作的清华学子组成的清华大学校友队,他们团结协作,同舟共济。14时整,随着裁判员一声枪响,首赛的两支龙舟队如离弦之箭冲过起点线。顿时,江面鼓声咚咚,锣声当当,号子高亢,龙舟上光着黝黑膀子的健儿们如同出征的战士,个个神采奕奕,齐心协力奋勇划桨,英勇当先劈波斩浪。两支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长江两岸人山人海,顿时如山呼海啸,掀起阵阵“加油”声浪。最终,经过将近2小时的激烈角逐,中懿聚鸿滩盘龙舟队赢得了本次龙舟赛的冠军。白沙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化教育”特色小镇。该镇的闹元宵、长江龙舟赛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在周边地区早已久负盛名,邻近白沙镇的渝川黔地区群众对今年的长江龙舟赛期待已久。为确保赛事安全,我区组建了陆上、水上两个指挥中心,在对比赛两小时实行比赛水域禁航外,还在江面布局多艘救援船只。当天,白沙镇有序承接了20余万的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塘河:古镇河段作舞台龙舟悠悠6月16日下午,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塘河镇,也上演着一场热火朝天的龙舟比赛。不同于白沙长江龙舟赛的波涛激荡,塘河龙舟赛以古韵悠悠的塘河古镇800米河段为“舞台”,别有一番观感。塘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明代的“龙舟竞渡”,是当地人最喜爱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近年来,塘河镇先后多次举办川渝黔3省市的古镇龙舟竞渡等活动,在渝、川、黔一带颇有名气。在迎宾曲中,4个龙头披上大红由8个壮汉抬着进行下水前的点睛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塘河古镇社区、滚子坪村、石龙门村、硐寨村4条龙舟在塘河河道上齐飞共舞。男女老少闻声从四面八方赶来, 在两岸驻足共赏。随着正式开浆发令声响起,两两PK的龙舟如离弦之箭直冲终点,只见几十双船桨在碧水中划出一道道清波,两岸数万观众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龙舟战鼓响彻塘河之滨,为八方游客带来了精彩的视觉盛宴。经过大约两小时的多轮比拼,最终硐寨村勇摘桂冠。龙舟竞技之后,水上飞人、花样摩托等精彩表演,引得两岸观众欢呼不断。塘河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在保护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引进了专业从事水上运动项目的公司,依托该镇辖区内塘河流域白杨溪至肖家滩河段水面开发和经营水上旅游项目,设立与古镇人文、风貌一致的画舫、古船、皮划艇等游乐项目。端午节当天,在开阔的塘河水上,多艘画舫、乌篷船、竹筏等游弋其中,游客在船中品茗赏景,感受千年古镇的独特韵味。晚上,塘河夜市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米其林星级大厨定制甜品、皮影戏演出、双人杂技表演、小丑杂耍等游乐项目让游客大呼过瘾。李市:旱龙舟山歌会别开生面6月17日上午,以“相约浓情端午·唱响李市山歌”为主题的重庆江津端午旱龙舟山歌会在李市镇上演。随着一声爽朗的号子响起,青龙、黄龙两只“蛟龙”应声离地,一时间锣鼓喧天、莲萧欢快,热闹非凡。两只龙舟上,身着一色服装的十名健儿分列两舷,稳健有力。跟随旱龙舟队、山歌小船队、莲萧队、威风锣鼓队的步伐,旱龙舟队、钱枪队、蚌壳仙子队等组成的120人巡游队伍,徐行在李市镇场,一路人头攒动。“下田薅秧行对行,捉对鲤鱼扁担长……”山歌会一开场,高亢嘹亮的歌声、回味悠长的旋律、曲调新颖的山歌立即吸引游客闻声而来。一曲曲接地气的端午令、插秧歌引得围观群众时而凝神细听、时而开怀大笑,现场气氛持续升温。据悉,李市境内虽没有大江大河可龙舟竞渡,但旱龙舟和山歌会却是由来已久。早在明清时期,为聚集人气,李市望族独辟蹊径,划起干龙船、唱起山歌赛。同时,龙舟竞渡划船者还要上岸抢红(抢绵标)。群众通过自由结合,在牛市坝的黄桷树下唱山歌、吼号子。这群人唱一调,那群人和一调,赛山歌、斗号子,便形成了山歌比赛。还有好兴者扯红布、买扇子、挂粽子,吊在黄桷树上作绵标,以示祝福。自此,“端午划旱龙船唱山歌”成为李市独特的文化风俗,经年传承,历久弥新。2011年,以山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旱龙舟山歌会”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当天,市民还在李市镇体验“熏艾草”“点雄黄酒”“编织佩戴五色绳”等民俗活动,在专业山歌老师指导下学习喊号子、唱山歌,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精彩花絮央视直播龙舟竞赛两天时间里,一系列精彩的端午节活动让游客乐翻了天,也吸引众多媒体关注。来自中央电视台、人民网、《重庆日报》等20余家中渝主流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坐着写稿、站着发微信、蹲身采访……活动现场,记者们手持智能手机、肩扛“长枪短炮”,追逐新闻的同时自己也成为镜头追寻的焦点。他们深入三镇活动现场实地采访,或是对焦激烈的龙舟比赛,或是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传承的故事,抑或是瞄准市民体验民俗活动的瞬间……通过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多领域展现了“人文江津”的魅力。其中,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分别以《白沙镇龙舟竞渡长江,20万人观盛况》《端午龙舟,重庆白沙父子打鼓匠》,对白沙龙舟竞渡赛事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新闻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特色非遗好戏连台除了声势浩大的长江龙舟赛外,6月16日当天在白沙镇举行的非遗文化展演,同样赚足了眼球,让广大市民游客领略了“人文江津”的无限魅力。12时30分,在白沙镇政府文化广场,一曲活灵活现、朝气蓬勃的《赛龙舟》舞蹈拉开了我区端午非遗文化展演的序幕。随后,国家非遗传承人曹光裕随着激昂的乐音一声亮嗓,10余名赤膊的汉子在舞台上摆开阵型,一边齐心协力展示纤夫拉船的壮观场景,一边用浑厚嘹亮的嗓音为曹光裕帮腔,一曲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川江号子》将非遗展演活动推向高潮。作为白沙当地最出名的《船工号子》的传承人,66岁的苏炳才一直很遗憾未能将《川江号子》的演唱技艺学会。“今天终于听到了正宗的《川江号子》,这是小时候听着长大的声音,非常兴奋和激动。”号子曲终,苏炳才仍旧听得意犹未尽。我区其他镇街的非遗队伍也带着自己的绝活儿前来助阵,包括李市镇的李市山歌还阳调《十二月歌》、永兴镇的《永兴吆喝唱》、鼎山街道的《蚕门武术》等特色鲜明的非遗节目。非遗传承人们的表演一出紧接着一出,独具各地特色的非遗绝活儿,给所有远道而来的观众朋友们呈现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留下了深刻的端午记忆。龙舟技艺代代传承“咚……咚……咚……”在白沙镇龙舟比赛现场,岸边有个人看得非常专注,手还跟着鼓点打着节拍。鼓手就是重庆中懿聚鸿滩盘龙舟队鼓手曹辉光的儿子曹型波。鼓手对龙舟队来说就是中心和灵魂,每名队员必须跟着鼓点节奏下桨。鼓手得兼顾本队船只与别的船只之间的差距,还要考虑水域水情对船只的影响。这个看似轻松的位置却是大有学问。“父亲参加龙舟赛已经有30多年了,在这一带小有名气。小时候每次父亲参加划龙舟就跟着跑去看热闹,一听到那阵阵鼓声,整个人都热血沸腾!”曹型波说。随着曹辉光年岁增长,热爱打鼓的曹型波开始向父亲学习这门传统技艺。从此,曹型波一有空就棒不离手,经常敲到臂膀酸痛,但一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带领一支龙舟队乘风破浪、驰骋江面,他就有了无限动力。在今年练习划龙舟的时候,曹型波被父亲带上了船,在一次次实战练习中提升了技艺,开始有了父亲“黄金鼓手”的风范。事实上,像曹辉光、曹型波父子这样的龙舟技艺传承人,在白沙龙舟队伍中并不少见。在重庆中懿聚鸿滩盘龙舟队的队员中,程申朋一家三辈人都参加了今年的龙舟赛,他们可谓是滩盘社区群众心中最英勇的家族。程申朋说,家里的长辈都喜欢划龙舟,家族中连续五辈人都是划龙舟的好手。“我平时在外地的一家企业上班,只要家乡组织龙舟比赛,我都会请假回来参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不能在我身上断代,我还想向叔公学习打龙舟的手艺,把白沙独特的龙舟文化传承下去。”程申朋坚定地说。野塘河婚俗冶别具风情6 月 16 日 9 时 30 分,由传统川剧和现代表演形式 融合的现代川剧 《塘河嫁》 在塘河清源宫拉开帷幕。 这 是 一 场 别 具 匠 心 的 表 演 , 讲 述 了 现 代 农 村 青 年 陈幺 妹和 王 三 哥 在 塘 河 古 镇 的 一 次 赶 场 中 互 生 爱 意 ,两 人从 互 对 山 歌 、 相 知 相 恋 到 婚 嫁 的 过 程 。 婚 礼 按照 说媒 、 开 庚 、 出 阁 等 十 三 项 仪 式 进 行 , 是 塘 河 婚俗 的现 代 展 现 形 式 , 洋 溢 着 浓 郁 的 渝 、 川 、 黔 乡 土风 情。 表 演 中 诙 谐 幽 默 的 语 言 惹 得 游 客 阵 阵 爆 笑,大家纷纷拿起手机和摄像机录像、留影。 那 头 儿 , 可 园 山 庄 出 来 了 一 支 庞 大 的 队 伍 , 热 闹 的唢 呐、 精 致 的 花 轿 、 欢 乐 的 人 群 , 浩 浩 荡 荡 为 游客展现了重庆市级非遗名录“塘河婚俗”。伴随着 婚 俗队 伍的 还 有 花 船 、 腰 鼓。 散 发 着 浓 厚 乡 土 民 情 的民俗表演看得游客眼花缭乱,喜不胜收。四代同台唱响山歌“下田插秧行对行,一对鲤鱼扁担长,小的拿来插秧吃,大的拿来过端阳……”在李市镇旱龙舟山歌会现场, 原生态山歌联唱以其特别的“土”和“接地气”,引爆全 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龙吟的陈家山歌队。 陈家山歌队全部由一大家子组成,最小的只有 3 岁多,最大的已 80 岁。作为山歌队的队长,80 岁的 陈 老爷 子亲 自编 写了 此 次 山 歌 的 歌 词。 “ 自 家 传 统 的山歌没有曲谱,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一辈传一辈, 多数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陈老爷子介绍。此次演 绎的山歌 《高山顶上唱山歌》,就是在传统曲谱的基 础 上, 新编 的歌 词, 目 的 是 想 感 谢 党 的 政 策 好 , 让 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据 悉 , 为 了 保 护 传 承 好 群 众 喜 闻 乐 见 的 民 间 艺 术, 李市 镇党 委政 府 每 年 都 要 投 入 一 定 经 费 开 展 山 歌 节 活 动 , 组 织 人 力 对 原 汁 原 味 的 山 歌 进 行 收 集 、 整理 、提 炼, 把古 老 的 山 歌 融 入 现 代 气 息, 赋 予 新 时代 的内 涵, 创作 更 多 健 康 向 上 、 调 式 各 一 、 朗 朗 上口的山歌供群众传唱。 不仅 如此 ,从 2009 年起 ,李 市当 地学 校还 启 动 了 民 间 艺 术 特 色 “ 旱 码 头 山 歌 ” 课 题 研 究 , 筛 选 、 整理出了一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艺术学习特点的、 优秀 的素 材, 编制 成 适 宜 传 唱 的 乡 土 教 材 《李 市 山 歌》,并融入音乐教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民间艺术特 色教育,从小培养民间艺术文化修养。来源江津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