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717|回复: 0

老江津县粮票——属于江津人的少时记忆和当今时代的最新探索

[复制链接]

11

主题

92

帖子

24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45
发表于 2019-2-10 0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来自 保留地址

     聂荣臻元帅故乡江津县,紧邻重庆市主城西南侧,因长江流经县城处成“几”字形,故别名为几江。很幸运,我出生的时候,

最为艰苦的六十年代初已经过去了,之后的粮食供应已经相对没有那么紧张,但对于粮票还是有一些童年的回忆。只要谈论起粮票,

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许多辛酸的往事,特别是每月粮票发放的日子,前来买粮的市民排成长队。时而能吃上一碗小面、一个附油包子,

心里即是满满的幸福。当年的基层干部也奢望把岗位换成工人,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粮食定量供应,给家庭更多的补济。

羡慕那些特殊重体力劳动者——45斤至55斤定量,嫉妒回民身份每月多了3两食用油供应,为多一点供应定量,吃苦辛劳都不为重要,

当年粮食才算头等大事。总之,食物匮乏的年代没有那么多选择,记忆中的那些食物都是美味。感谢那个年代,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或许没有经历过前辈们那些更为艰苦的岁月,但还是赶上了计划经济这趟末班车,懂得食物珍贵,珍惜当下……

     曾经无数人问起,计划经济时期的票证究竟有多少、又有哪些品种呢?没有真正统计的了、也无法回答。但在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

最多还是“粮票”。在粮票这个大家族里,又分为国票、军票、区票、省票、地方粮票以及市县票。今天,还是来谈论一下四川的市、县票,我的家乡“江津县粮票”。

     把时针拨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江津县粮食局最早的一次迁移是1949年12月,接管江津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后,地址设置津城东门內。

1951年5月,因专暑由壁山迁驻江津,江津县级机关奉命迁移白沙镇,因而粮食局随县府迁往白沙镇,住于布市街。1953年6月,因住房危斜,

搬迁白沙三角坝。后于1954年3月,为便于同县委、县政府和各单位联系工作,又移驻白沙聚福街。一年零三个月后,经请示上级在中心路(现名)

新建办公楼房一栋。1956年1月,又随同县级机关迁回江津城关镇(今几江镇)至圣庙街武庙内,继在南宫新建局址,于1957年1月迁进新址至今(即浩阳街5号)。

     1955年4月22日,江津县人民政府粮食局奉命改为江津县粮食局,同年国务院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全国通用粮票”、

“地方粮票”和“食粮证明票”的凭票售粮办法。四川省粮食厅规定县发行“食粮证明票”,江津县于1955年11月1日,印制发放“食粮证明票”,

也是人们熟知的四川县、市开门票。江津专区面额较为统一,横版设计,面额分别为4两、6两、半斤、1斤、2斤、5斤六种,专区一市十县中,

除未发现的合川市和长寿县外,合川、壁山两县采用拖拉机图设计,而江津县、永川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5县设计印刷一致,巴县除边框稍有变化外,

也与这5县相似,只有綦江县设计风格较为另类,那潼南呢?因潼南县55年时行政划属遂宁专区,遂宁专区票图设计上都各部相同,与江津专区风格不同就成必然。

目前江津县“食粮证明票”全套仅见样张,实票未见5斤,除5斤外2斤稀少,其次半斤,1斤也不多见,4两、6两属常见。

640.webp (6).jpg


     江津县是重要的农业产区,主产稻谷、小麦、玉米、暑类等。从本县地质慨况及农作物产区分布看,方山高丘台地,

属本县的红苕和碗豆区。耕地面积占全县/11.71,目前岀现的红苕票有三种:

     一、江津县石蟆区购买红苕证明票,面额为100斤,时间为57年X月,单面印刷,使用说明在票图的正面,有二条:

1、本票低统购任务。2、本票遗失不补。

640.webp (7).jpg


      二、江津县1960年度红苕票(鲜苕),面额为500、1000斤正规双面印制,票幅较大为竖版,带有存根。背面的使用说明有5条:

1、本证只限本县场镇非农业人口搭配红苕使用。2、各公社、管理区凭此红苕票向当地粮站结算按规抵扣统购任务。

3、本证不得转让,买卖,涂改、伪造。4、本证遗失不补。5、本证于1960年X月X日签发,限X月X日前提完。

640.webp (8).jpg


     三、1961年江津县红苕供应票,面额为:50、100、500、1000斤四种,单面印刷,使用性质临时填写。

      以上三种票从说明上看,一种只作为抵统购任务,不作市镇供应,另一种多了非农业人口供应对象。

票的发行单位一个属县粮食局、一个属区粮管站,县级发行的竖版票面上有两个印章,一个为江津县粮食局印章、另一个是石塻区粮管站印章,

这两种票是由石塻区流出。从印章看,说明“石蟆区购买红苕证明票”由区粮站自己印刷,而“60年江津县鲜苕票”由县粮食局印制,

可以在全县流通使用,使用时只是加盖使用的区域印章。那么“石蟆区苕票”和“60年江津县鲜苕票”应该是几枚为一套呢?

参考“61年江津县红苕供应票”的面额看,分别为50斤、100斤、500斤、1000斤四种。从发现的60年两枚苕票分析,很有可能61年版参照了60年版的面额。

      2016年3月14日,一枚江津县“临时定额拨粮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是贴在一张万县市市场管理委员会用签上面,用签上明显写有内容。手写如下:

      市公安局交来李成焕下列非法物资

      1、现金壹拾壹元壹角柒分正(11.17元);

      2、毛线壹拾斤零肆两(16进位共21只);

      3、重庆市市中区糖果糕点供应劵四张(共计八两);

      4、重庆市付食品购货劵壹张(1962年);

      5、重庆市荤食品票壹张(1962年城镇居民市中区荤食品票);

      6、重庆市日用工业品购货劵壹张(1962年);

      7、江津县搭伙证壹市两(壹张1962年);   

      8、xx市搭伙证壹斤(壹张);

      9、毛线衣五件正。

    (此据印章为万县市市场管理委员会,收缴时间为1988年11月6日。)


     以上可以看出,是当年的非法物品被市场管理委员会接管后,仔细清理贴上保管。之前的“搭伙证”、“拨粮证”在推测上一直众说不一,

尤其是60年代初,“搭伙证、拨粮证”的印制发放为高峰时期,诸多的票证仍然未知。假如,没有这枚“江津县临时拨粮证”的出现,

又有谁会知道他的存在呢?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当年的档案保管情况下,此票已经是荡然无存。从票名称谓看“临时定额拨粮证”,

“临时”非正式的、短时间使用,“定额”指不同工种或对象的供应额度。发行时间为1962年X月,正规双面印刷,设计风格与60年苕票有相似之处,

唯有不足之处是纸质较差,名称、字迹、票幅太小,设计一般,但却不是凡品。目前仅见一两,此票全貌是多少枚还需待考。看单据第七条、

手写名称为,江津县搭伙证壹市两,实物为江津县“临时定额拨粮证”而不是搭伙证,而是当年老百姓的一种习惯叫法,只要是60年代初期的票证,一般民间都统称为搭伙证。

     1963年,江津县粮食局制发了“定额拨粮证”,与1962“江津县临定额拨粮证”相比,票名称谓少了临时二字,而且不是月份票,使用时间上更长。

从背面看,印有三条说明:一、本证系无价证券,作流动人口在本县境内搭伙或购买粮食。二、本证不得买卖,伪造、涂改或掉换其他票证。

三、本证如遗失,慨不补发。使用上扩大了范围,同供应劵相似,而不是单一的在食堂搭伙就餐。江津县“定额拨粮证”全套为

1两、2两、5两、1斤、5斤、10斤六种,票面采用了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伍分”轮船图案,印制精美,同期票中属不多见的佳品。63年全套样张多于实票,

样张5两为全套中的筋票,实票 1 两和 10斤为全套中的筋票,其次为2两。


     同年,由江津县粮食局制发,“黄豆补助拨粮证”。“黄豆票”和“大豆票”同属补助粮类。补助粮是1955年实行分等定量办法后,

为了解决居民劳动情况发生临时变化和某些特殊需要,规定的一种弥补定量口粮不足的措施。

1956年,省人委批转省厅《关于继续贯彻市镇粮食定量工作的意见的报告》,规定职工上夜班、干部出差、居民婚丧及产妇均可补助粮食。

1961年,执行中央决定,对煤矿井下工人给予大豆补助,随后又扩大到二机部所属地质、矿山企业生产工人。困难时期,

省人委规定对职员及脑力劳动者每人每月补助大豆0.5公斤。1963年9月29日,经省财办批准,颁布《四川省市镇补助用粮暂行规定》,

统一解释补助粮的13个项目、标准和适用范围,要求各地各单位依照执行。目前“江津县黄豆补助拨粮证”仅见样张,面额为一斤,背面说明有三条:

1、本证系无价证券,仅作特需补助购买黄豆。2、本证不得买卖、伪造、涂改或掉换其他票证。3、本证如有遗失,概不补发。

从第一条看,符合以上文献的记载,经过这几年资料和实物收集逐渐详实,“黄豆票”、“大豆票”在一斤面额上,

使用对象多以职员及脑力劳动者为主、2斤以上多以发证供应,从发行的正规双面票时间看,多以62至64年为主,印制发行的区域多属地区使用较多,县级豆票不多见。


     黄豆供应对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斤供应对象:职员及脑力劳动者的大豆补助。只对每人每月定量在28斤以下者,每人每月补助大豆或其他粮食一斤。

     2斤供应对象: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些部分负责干部的优待大豆补助,由县粮食局发证,每月供应2斤。经常温度在38`C以上,

幅射强度在3卡/平方公分以下的司炉工,热处理工,高空作业,凡经常从事离地面10米以上的露天独立悬空操作,必须高度集中精力的工种,每人每月供应大豆2斤。

      3斤供应对象:属特殊作业人员保健营养食品补助类。

高温作业人员每年5-9月,工作场所经常温度在40`C以上,幅射强度大于3卡/平方公分的炼铁工,热风炉烧炉工、浇铸工,独立放射性工作人员等,每人每月供应大豆3斤。

      1971年,江津县粮食局印发“江津县粮食局购粮劵”,该时间段发行的票证,多数由于省票数量不足或地方人口增长过快而印制,

由县粮食局印制发放,此票全套为14枚,是江津地区时历年成套发行品种最多的粮票,购粮劵面额分别为1两、2两、5两、1斤、2斤、5斤、10斤、20斤、50斤、100斤十种,

粗粮分为 1斤、2斤、5斤、10斤四种。此票大全印制精美,印章为四川省江津县粮食局革命委员会。文革时期,川票中采用语录较少,票面多借用人民币构图设计,

体现了粮票与人民币的同等地位和重要性。成套的存世量大致为八套左右。目前:实票未见1两、2两、100斤三种,样张50、100斤难度最大,其次1两、2两和粗粮10斤,

发现的实票中,难度最大的还是50斤,其次为5两、1斤、2斤。其中还有一枚粗粮10斤,为设计样张,以高粱图案,川票中采用此图实属少有。


      1979年,江津县粮食局发行的一套购粮劵,是江津县粮食最后一次正规印发。购、面全套为8枚,细粮为 :1斤、2斤、5斤三种,

面粉为:1斤、2斤、5斤、10斤、20斤五种。细粮票图采用了江津县粮食局大楼为主图,面粉1、2、5斤以魁星楼为背景,

10、20斤为江津县百货大楼,全套票中面粉20斤为筋票,其次购粮5斤稀少。


     这套票奇怪的是:细粮面额少而面粉面额多,四川通常以细粮为主,此票印制却恰恰相反。在粮票发行规律中都是不多见的,那是为什么呢?

让我困惑多年的江津79票,经过多年的收集和整理得出一个大致结论:从江津县71年购粮劵现有的实物看1斤、2斤实票极少,

见到大多都以加盖面粉和样张较多,说明除加盖外大部分已经销毁。5斤以上面额,相对而言多一些,很大程度上79年细粮5斤以上有可能是以71年购粮劵作替代使用。

但此结论疑点有三:1、71年发放的江津县粮食局购粮劵是按规定统一销毁的(1978年9月7日,

根据国务院(1978)46号文件规定:除全国通用粮票和省、市、自治区地方流通粮票外,省以下各级不得印制发行粮票)。

2、改为凭证供应后,售粮效率下降,经常排班站队,群众深感不便,经上级研究决定,从1979年4月1日起,恢复使用。

3、由此看来,79年购粮劵应为4月后印发,从停止使用到恢复共6个月零23天,真正停止使用为3个月,78年以前的票可以使用到12月底。

71年版是否没有立即销毁,反而在发行79年版时与其合并使用?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上只作个人推测,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